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作者:李铁

又垮桥了!这次是中国长江以北地区桥梁长度最长的超大型跨江桥,哈尔滨阳明滩大桥配套疏解工程的一部分824日早晨4台货车从垮掉的部分到地面,35,事故距大桥通车还不到一年时间。

    作为一个搞新闻的人,甚至是普通的读者,或许对垮桥的新闻都已经麻木了。圣经里说只因不法的事增多,许多人的爱心才渐渐冷淡了。据不完全统计,在过去短短的5年时间里,全国范围内公开可查询的桥梁垮塌事故15事故共造成141人死亡,111人受伤,18人失踪。发生事故的15座桥梁中,仅有3座至事发时使用时间超过15年。也就是说,这15年,真可谓是桥梁史上“垮掉的一代”。

更令人不安的是,在上述已公开的官方调查结论中,未有一起明确事故发生与桥梁本身质量有关。按照最起码的常识,这种没质量问题的结论才是最大的问题。当然,说是对垮桥的新闻麻木,但这事谁都没法真诚地彻底麻木,因为你可能每天都要过桥,垮桥的新闻越多,你越是会担心自己的体重会成为压垮大桥的最后一根稻草。所以,不管你对生活有多绝望,你还是得做点什么。

每当遇到垮桥之类的事,我们总会想到“豆腐渣”工程这个词,公众也总是希望抓几个工程贪腐分子。不过,我对此想泼一泼冷水,这种想法固然最直观,也常常符合事实,但这就像把我们社会的问题归咎于几个贪官的贪婪一样,解决不了问题。贪官天天在抓,但桥还是年年在垮,逝者如斯夫。

桥梁史上“垮掉的一代”的诞生往往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,不是单一句“豆腐渣工程”可以概括,也往往不是一家责任单位的问题,也正因为如此,事故后的追责才会无疾而终。“系统性问题”可能显得模糊而更令人绝望,但事实确实如此。

以此次阳明滩垮桥为例,事故发生之后,借助网络的搜索便利,人们迅速翻出了当时一些媒体的报道,昔日的“正面报道”如今已成莫大的讽刺。按照计划,大桥工期为三年,但大桥从开工到通车,只用了18个月,当地媒体一片“哈尔滨速度”、“哈尔滨奇迹”的欢呼。《哈尔滨日报》报道称,在如此短暂时间内完成如此体量的工程建设,在我省的桥梁建设史上绝无仅有。曾经,一位著名桥梁专家忠告阳明滩大桥建设团体:“‘你们排的工期不可能完成。如今,这些忠告皆成浮云”像这样为了赶工期而罔顾科学规律,为了“献礼”而最终献上“豆腐渣”的搞法,在各种大工程建设中频频出现,这些年垮掉的大桥中,像阳明滩这样建设的,也绝非孤例。而这种大跃进的行为背后,往往有当地政府强行推进以求政绩的影子。

当然,指出垮桥背后的“系统性问题”,绝非要模糊和放弃追究具体的责任人,“系统性问题”的存在也不是我们绝望和无所作为的理由。我们没法指望一揽子解决系统的问题,但必须从某个环节开始,就事论事地具体追责。比如追究到底是谁下令强行缩短工期,施工方在工程方面到底有没有偷工减料?解决系统性的问题,就从这些摆在台面上的最直观的问题开始。哪怕最终只是实现部分的正义,只是一部分人被追责,也不能再公然重复以往的敷衍。一次次重复以往的敷衍只会耗尽政府的公信力,最后陷入非理智的对抗。因为没有人会对生命和安全彻底麻木,阳明滩大桥“垮掉的一代”中,不是第一个,也应该不会是最后一个。一代垮了,不能让后代继续垮下去。

当我们一次次面对大桥的垮掉而无人负责,我们充满了无奈和麻木,原子式的分散的个体显得那么卑微的和无力。但人的自由意志的意义就在于能够改变,改变我们只有忍受和祈祷的命运。

与动车追尾事故相似,此次垮桥事件之后,民意通过互联网等方式的聚集,在一定程度上给事故的调查和追责施加了压力。面对如潮的质疑,哈尔滨政府对该市建委表示无法找到施工单位的情况进行了否认,称市建委已按照事故处理的有关程序,将设计单位、施工单位、监理单位等相关资料提交事故调查组。待调查结果确定后,将逐一向社会公布。

    年年岁岁相似,岁岁年年人不同。我们必须改变,改变也正在发生。

原载本期《南方周末》

 

话题:



0

推荐

李铁

李铁

96篇文章 7年前更新

1995年入武汉大学,学习管理 2000年入湘潭大学攻读中国哲学硕士,师从启良教授。 2003年入香港浸会大学,先后攻读西方分析哲学硕士和西方政治哲学博士,导师是张锦青教授和关启文教授。 2008年8月开始尝试写点媒体文章,10月进入时代周报做主笔。

文章